一.产品介绍
暂缺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2.1气候特点 学孔镇气候属亚热带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日照适中,湿润而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3℃,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毫米,由于受地形、海拔高度的影响,垂直气候明显。 2.2地形地貌 学孔镇位于仁怀市东北部,距市政府行政中心45公里,境内总面积为6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300亩,主产高粱、黄花、玉米、水稻,以黄花为特色产业。森林覆盖率40.16%。境内势呈坡状形,高低分布不均,最高海拔1540米,最低520米,相对落差1020米。东至遵义市汇川区,西至仁怀市苍龙街道,南至仁怀市喜头镇,北至仁怀市高大坪镇。 2.3土壤 耕作土壤母质由第四纪红色古风化壳发育而成,土壤属黄砂壤,土质疏松透气性好,土壤表层主要为地面坡积物多年腐烂而成,肥力较高,其有机质3.7-4.8%,速效氮96mg/kg,速效磷17mg/kg,速效钾90-110mg/kg,PH值5.7-6.5,呈微酸性。 2.4水文水质 境内“底水河”,长约6公里,流经学孔境内西部的新山、底水、落水孔、河坝、余家沟入观音寺河,再流入赤水河进入长江,河内有河坝水电站,余家沟水电站河流;另一河名“观音寺河”,于学孔东部注入桐梓河,长约8公里。境内水质属矿化度低,类型简单的优质水,符合国家灌溉用水2级以上标准要求。
三.地域范围
地域保护范围:贵州省仁怀市学孔镇荔枝坪村、米山村、林河村、桃子坪村、高峰村、兴隆村、上寨村共计7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9′44″-106°35′43″,北纬27°54′23″-27°59′26″,东至遵义市汇川区,西至仁怀市苍龙街道,南至仁怀市喜头镇,北至仁怀市高大坪镇。生产规模2000公顷,年产量0.45万吨。保护面积及产量详见下面列表: 保护区域及产量 村名 保护面积(公顷) 产量(万吨) 荔枝坪村 350 0.07875 米山村 300 0.0675 林河村 300 0.0675 桃子坪村 200 0.045 高峰村 300 0.0675 兴隆村 350 0.07875 上寨村 200 0.045 合计 2000 0.45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4.1产品品质特色 4.1.1外在观感 学孔黄花干品:干蕾条形均匀,长度≧8cm,色泽淡黄或金黄,有光泽,青条菜(菜长呈青色)根数不超过2%,肉质肥厚,有弹性,气味清香,耐浸泡。淡甜爽滑。 4.1.2内在品质 对学孔黄花产品品质进行检测,其中可溶性糖含量>30%,蛋白质≥10%,粗纤维≦6%,水份≦13%。 4.2质量安全规定 遵照标准如下: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DB36/T 467 无公害食品黄花菜生产技术规程 学孔黄花生产及加工过程均符合国家相关农产品强制性技术规范要示。
五.特定生产方式
3.1分布范围 我国栽培黄花菜有悠久的历史,主要产区有贵州、四川、湖南、江苏、陕西、甘肃等省。 3.2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荒地或林缘,要求土质深厚,水源条件好,地下水位低的土壤。黄花菜耐瘠、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地缘或山坡均可栽培。对光照适应范围广。黄花菜地上部不耐寒,地下部耐-10℃低温。忌土壤过湿或积水。温度在5℃以上时幼苗开始出土,叶片生长适温为15℃~20℃;开花期要求较高温度,20℃~25℃较为适宜。生产标准执行DB36/T467标准。 3.3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学孔黄花的优良品质 学孔镇土壤为黄砂壤,土层深厚、疏松,水质优良,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3℃,日照适中,湿润而温和,学孔黄花特殊的土壤、水质、气候最适宜黄花生长,生产的干制黄花菜色泽金黄、香气浓馥、嫩脆爽口、营养丰富,品质是全国黄花之上品。 3.4生产控制技术 3.4.1园地建设 黄花菜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质深厚,水源条件好,地下水位低的壤土及粘土最宜。地下水位过高的平地,水源枯竭的高山不宜作园地。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标准。黄花栽植前,必须深耕土壤,拣尽石头、草蔸等杂物,并将优质的塘泥、菜园土掺入并混合均匀,并整细整平;如土壤过酸,可亩施撒50-100公斤石灰。 3.4.2选用良种 主要品种包括“渠县花”,适当发展“武坪早”、“四月花”等早熟品种和“冲里花”、“长嘴花”、“猛子花”等晚熟品种,可选用早、中、晚品种搭配,实现花期长、采收供应时间长。 3.4.3适时栽植 早秋栽植,即花蕾采摘完到秋苗萌发前间;冬季栽埴,即秋苗凋萎到春苗萌发间。推行宽窄行单株条栽,即(60~75)cm×10~15cm,亩栽8000~10000株。黄花定植宜深不宜浅,一般以10-12cm为宜,粘土宜浅栽,壤土宜深栽。 3.4.4施足底肥 栽植前开30cm以上的定植沟,每亩将1000-1500kg腐熟优质农家肥、钙镁磷肥50kg施入定植沟内,然后铺回原来表层熟土。施肥应符合NY/T 394标准。 3.4.5分蘖繁殖 黄花菜均用无性的分兜繁殖,分兜定植三年后进入盛产期,8-10年后分苗,一般可采花20-30年,最高的60年仍在开花。分蘖繁殖方法:一是在春秋季结合更新复壮,在每株一侧连根挖出1/3老蔸后分成单株,稍作整理进行定植。二是将老蔸全部挖出,选健壮单株作种苗栽植,分蘖繁殖需随挖、随运、随栽,不宜放置过久。 3.4.6常见病害及预防 主要包括炭疽病、褐斑病、白绢病等蚜虫病虫在,以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生态防治技术。选用抗病品种;肥料施用以腐熟有机肥为主;对低洼潮湿、排水不良的地块及时开挖排水沟;保持田间清洁,清除烧毁病残物,以减少菌源;在冬前和初春分别深翻土地,打破蛹室,利用温度变化杀灭地下害虫,降低虫口基数。病虫害防治应符合NY/T393标准。 3.4.7采收 干制黄花菜花蕾标准采摘时间:鲜蕾条形均匀,长度≧9cm,色泽黄绿,有光泽,紧实饱满,花蕾纵沟明显,含苞待放时最佳。一般在早晨十二点以前或下午四点以后采摘顶部呈浅黄色或黄褐色的花蕾。采摘过早影响产量,产品色泽差。采摘过迟,花瓣开裂,花粉散出,品质变差,失去商品价值。 3.4.8加工 将采摘回的鲜花立即装筛,每筛装7-8公斤,要多留空隙,中间要留一孔穴通至筛底,使蒸气分布均匀。装筛后立即用荷叶锅一筛一筛地蒸。要求锅内蒸气温度上升到70-80℃,维持7-10分钟即可,切忌蒸制过熟。出锅后要逐筛凉摊,不可堆积,然后将凉好的黄花菜均匀地摊在苇席上,每天翻动1~2次,第一天要用双席对翻。即用一个空席盖在晒床上,夹住翻转,既快又不粘席,花蕾干后粗直不弯曲。尚未半干时不能手翻,以防干后卷曲,一般两天即可晒干。晒好的菜用手握不发脆,松手后自然散开。
六.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学孔黄花地域范围内的黄花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黄花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照《学孔黄花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相关要求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