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介绍
我国黄花菜栽培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者距今约2700年,最早见于西周时期《诗经?卫风?伯兮》篇。黄花菜群众叫金针菜,因其味美醇香似菇肉,色黄亮丽形似针而得名。甘肃省庆阳市是我国栽植黄花菜的主产区之一,庆阳黄花菜,色泽呈金黄泛白,条长≥9厘米,占总长95%以上,百条重≥47.0克左右,无断条和开花菜,气味清香纯正,水分含量在10-17%之间,含糖量大于42%,蛋白质大于10%。
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区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为黑垆土和黄绵土,pH值7-8,黄花菜栽植区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川塬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水文情况:区域内农业用水主要靠自然降水,为雨养农业区。一部分川台地可实行灌溉,山、塬区多采用全膜覆盖、松土等农业措施和集雨节灌等措施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3、气候情况:庆阳市属温带大陆季风型气候,介于半干旱半湿润之间,年平均气温7.8-9.6℃,年平均降水量535毫米,无霜期169天,年平均日照数2442.9小时。 4、人文历史情况:黄花菜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萱草属的多年生草本宿根性食用花卉蔬菜。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该属约有14个品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温带地区,少数散见于欧洲。中国有11个种,地方品种较多,唯独中国生产黄花菜,欧美多栽培观赏性萱草。 据原庆阳地区行署科技处田均《金针史话》考证:我国黄花菜栽培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者距今约2700年,最早见于西周时期《诗经·卫风·伯兮》篇。黄花菜群众叫金针菜,因其味美醇香似菇肉,色黄亮丽形似针而得名。古时文人雅士多称忘忧草、宜男草,而《本草纲目》始名黄花菜。它集名花、美食、良药、稀特佳蔬于一身而号称中国最古老的“园菜”,也是中国的母亲节日之花。如明朝李梦阳诗: “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蟠桃结子三千岁,萱草花开八百春。”古代典籍如《诗经》、《说文》、《本草纲目》、《救荒本草》、《农政全书》等多有记述。汉代李陵诗:“愿得萱草枝,以解饥渴情。”唐孟郊诗:“萱草儿女花、不解壮士忧。”唐朝白居易诗:“杜康能解酒,萱草亦忘忧。”就是典型名诗句。 中国现在传统栽植黄花菜的主产区首推甘肃省庆阳市,历史之久、规模之大、品质之优、加工之良、科研促进产业优势等在国内居“领先”地位。现种植黄花菜42096公顷,2005年庆阳市推出“六个百万”强农富民工程,“十一五”规划发展66670公顷,庆阳黄花菜,这在全国各主产区也属罕见。据原《庆阳县志》记载,在周祖农耕暨医祖岐伯文化发祥地,庆阳黄花菜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利用史,可上溯到秦汉之先。自古有:“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周祖故里金针黄,岐伯桑梓黄花香”之说。 庆阳黄花菜的主栽生态优势品种为马兰黄花,陇东学院1994年曾在全国各地征集黄花菜品种33个,经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甄别去除同种异名外,共有25个不同品种。经品比试验和营养成分测定得出结论,在各项综合指标上,都没有赶上本地自然传承了2500多年的马兰黄花菜品种。2000年,庆城县黄花菜研究所又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湖南祁东引进白花和冲里花,从山西大同引进大同黄花,并与马兰黄花参比开展引种品比试验研究,再一次确 定了马兰黄花具有不可替代的主栽生态优势种地位。 庆阳黄花菜为中外驰名的名优历史特产,以高糖量较高和营养丰富、条长肉厚和久煮不烂,独特的黄土高原无污染原产地“无公害化生产”与“洁净化加工包装”技术三大特点走俏国内及东南亚和欧美市场。20世纪70-80年代庆阳黄花菜产业开发潮涌陇东,原庆阳地区行署发文设立了庆阳地区黄花菜研究所。庆阳黄花菜以其高含糖量和条长肉厚等指标均超过国标GB7949-87,在全国商业供销外贸系统开展的土特产展评中,庆阳“蓓蕾”黄花菜荣获“西北特级金针菜”称号。1992年庆阳县黄花菜荣获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银质奖(全国最高奖项)。2000年西部大开发,庆城县(原庆阳县)成立了黄花菜研究所,又推动了新一轮特色产业开发热潮。近年来,先后研究推广了采用棚膜晒蒸法,生产的糖分表渗而会软性好的“蒸馏脱水传统菜”;采用远红外干制、太阳能利用控制并匹配热风炉联动烘烤干制的内干型“蒸发脱水保香菜”等。实现了黄花菜干制加工的无污染,与传统技术相比成本更低,品质更优,售价更高,更走俏市场。
三.地域范围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北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总面积2711900公顷,海拔860-1760米。庆阳黄花菜主产区界于东经106°24′-108°42′,北纬36°14′-37°09′之间,包括庆城县15个乡镇122个村,西峰区7个乡镇94个村,镇原县的19个乡镇227个村,宁县的18个乡镇64个村,合水县的12个乡镇79个村。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色泽呈金黄泛白,条长≥9厘米,占总长95%以上,百条重≥47.0克左右,无断条和开花菜,无杂质、带梗、虫蛀、腐烂、霉变。气味清香纯正,无其他物质残留味。 2、内在品质指标:水分含量在10-17%之间,含糖量大于42%,蛋白质大于10%。 3、安全要求:庆阳黄花菜产品质量达到农业行业标准《NY5186-2002 无公害食品干制金针菜》,产地环境按照标准《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生产过程和加工控制按照《庆阳市无公害食品-金针菜生产技术规程DB62/T1171-2004》、《庆阳市无公害食品-金针菜加工技术规程DB62/T1172-2004》)的规定执行。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高剧毒农药。
五.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黄花菜产地一般选择在海拔1000-1600米范围,年均日照时数2249天,日照百分率55%,年均气温7-10℃,无霜期148-180天,≥0℃积温3000℃左右,日较差23.2-34.7℃,年均降水量410-640毫米,且7-9月约占年雨量的60%左右,伏秋雨季恰于黄花菜采蕾期(6-8月)与需水峰期(薹蕾期)交错分布,易形成高糖和条长肉厚的优质产品。黄花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须地势平坦肥沃,产地环境无污染。在倾斜15°以上的坡地应筑梯田。新开荒地必须施足有机肥方可栽植。 2、品种选择:主栽品种为马兰黄花,种苗以自繁自育为主。通常采用无性繁殖,主要采用传统的分株法,以老蔸田分株为佳,分栽移植,分株系数为1∶8;也可采用“芽块”法、切片法、花茎扦插、简化组培快繁法等方 式。新建专业黄花园应选用组培脱毒苗。严禁从黄花菜茎腐病(白绢病)高发区引进种苗。条件具备时,可采用转基因法将祁东冲里花的高抗锈基因标记转移到庆阳马兰花,提高抗锈丰产能力。 3、生产过程管理: 3.1适宜密度:川塬区以15000-22500穴/公顷为宜,山区12000-15000穴为宜。可以单行、双行垄栽和宽窄行法定植,穴栽3-6株,穴内株间距10厘米,行距70-80厘米,穴距50厘米,90000-135000株/公顷,严禁超15万株。 3.2田间管理:黄花菜管理,分春培和秋培两个阶段。 3.2.1春苗培育:春季出苗前浅中耕随即追施尿素150千克/公顷,并灌水,以促使春苗早发和粗壮。抽生花薹前进行浅中耕,每公顷施复合肥225 千克,促使抽薹粗壮分枝多、早显蕾。采收旺期,每公顷追施复合肥225-300 千克,可使后期多发花蕾减少脱落,延长采摘期。抽薹期和采收期如遇干旱少雨,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同时,应及时防治病虫害和除草。 3.2.2秋苗培育:花蕾采完后,应追施肥料和做好病虫害防治。每公顷施腐熟人粪尿15000-30000千克,随水沟施。秋苗凋萎后及时清除枯叶,行间松土。配合施入腐熟有机肥15000-22500千克/公顷,并混合施复合肥225-300千克/公顷。应注意增加磷肥、钾肥,以增强植株抗旱能力。冬前,应在株基部培土,有条件的应在土壤冻前灌水,以安全越冬。 3.3采收:黄花为无限花序,每一花序陆续形成花蕾。因此,采收工作应天天进行。一般在开始开花前的1-2小时采摘完毕为宜。采摘时应轻巧细致,带花蒂、不带梗、不损花、不碰伤幼蕾,依次循序采收,采收后及时干制,一般应在2天内晒蒸。 4、产品收获后处理的规定: 干制:采后的花蕾要及时干制,通常广大农户可以棚膜晒蒸法为主。一般选择在打麦场上铺10厘米厚的麦衣或麦草,用无破损的新棚膜铺在麦草上。将鲜花蕾摊放在棚膜上,厚度10厘米为宜,四周留出15厘米,再将同等大小的棚膜覆盖在花蕾上,上下两层膜折叠,用砖木等重物压实封口,待花蕾由鲜黄緑转为黄白色。取出晾晒,花蕾摊放整齐均匀,自然晒干成“直条菜”。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和企业可采用人工热烫干制,但产品品质应符合农业行业标准《NY5186-2002 无公害食品干制金针菜》。另外,生产技术规范和加工标准应符合甘肃省地方标准《无公害金针菜》的规定。 5、生产记录要求:栽植农户和企业应详细记录分苗栽植、施肥、使用农药、采摘、干制、产量等生产全过程的全部情况,加工企业应记录收购产品的来源和加工环境及卫生控制以及销售取向等详细信息,保证产品质量可追溯性。
六.包装标识相关规定
1、分级:产品分级分为特级、甲级、乙级、丙级四个等级,符合上述外在感官特征、内在品质指标及安全要求的定为甲级黄花菜,优于上述标准的,定为特级黄花菜,甲级以上产品允许使用“庆阳黄花菜”地理标志。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庆阳黄花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包装:应采用防潮包装,包装材料应干燥、卫生、无毒、无污染。 4、运输:产品在运输中严禁日晒、雨淋,应防潮,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潮湿物品混装、混运。 5、贮藏:产品应在阴凉、干燥、通风条件下贮藏,贮藏温度最好控制在15℃以下。垛下应有防潮垫,严禁与地面直接接触。不能与易燃、腐蚀、有毒、有害、潮湿物品共同贮藏。